中国女排主攻朱婷、副攻袁心玥、边攻张常宁分别在13年、14年、15年横空出世,深受球迷喜爱,被冠以“朱袁张”称号,但她们亮相的背景和隐情却大不相同。
2014年10月10日,米兰,意大利女排世锦赛H组第二场,中国女排对阵多米尼加,首场比赛0:3负巴西,此场若败则提前回家。前两局,大比分0:2落后;第三局末段,中国女排双人拦网,惠若琪拦死,25:23,扳回一局。徐云丽却在拦网落地时左脚踝重伤,唯的一替补、17岁的袁心玥披挂上阵,她的进攻如入无人之境,8扣7中得7分,帮助球队3:2逆转获胜,保留晋级四强希望。世锦赛半决赛,小将袁心钥17扣11中,拦网进账5分,共得到16分,为队内第二得分,居功甚伟,中国女排时隔16年再次进军世锦赛决赛。中国女排最终夺世锦赛银牌,袁心玥虽出场时间不多但很关键,立下汗马功劳。队友徐云丽的受伤给了袁心玥出场机会,她不但勇补空缺而且锋芒毕露,自此名满天下。
2015年世界杯前夕,世锦赛主力主攻惠若琪因伤病退出,张常宁、刘晓彤、刘晏含重任在肩,要顶起朱婷对角位置。有一传功底的张常宁获得很多出场机会,她10次首发出场,发挥出色,一传排名队内第一,并拿下全队第二高的133分,扣球排名赛事第九(成功率46%,效率34%),发球高居赛事榜首。虽三主力缺席,中国女排却众志成城,最终以十胜一负(输美国,胜塞、俄、韩、日等)积30分的战绩时隔11年重回世界之巅。队友惠若琪的缺席给了张常宁更多的担子,也给了她脱颖而出的机会。世界杯比赛中,她一传、进攻俱佳,且能胜任主攻、接应两个位置,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女排边攻手的厚度,提前锁定了里约奥运名单。
相较于袁心玥、张常宁,朱婷惊艳出世的舞台要小得多。2013大奖赛澳门站,老将殷娜、惠若琪因征战全运会疲惫缺席,中国女排主攻线只有王一梅、刘晓彤、朱婷三人,毫无疑问,世青赛新科MVP朱婷将得到更多出场机会。2013年8月2日,大奖赛澳门站首轮,中国女排对阵保加利亚,朱婷迎来了国家队首秀,和主攻王一梅、副攻马蕴雯、刘聪聪、接应张磊,二传沈静思、自由人陈展联袂首发出场。保加利亚基蒂波娃发球,王一梅一传进三米线,朱婷四号位高点强攻得手,拿下自己在国家队的第1分,随后她持续发挥得到本场最高的18分,助球队3:0获胜。次战古巴,中国女排3:0横扫,朱婷进账19分;末战对阵欧洲劲旅荷兰队,朱婷拿到32分助中国女排3:1力克荷兰获得分站赛冠军。微不足道的大奖赛分站赛,朱婷却场场得分王,星耀排坛,一举奠定中国女排进攻核心的位置。
在中国女排这个集体,新人不乏脱颖而出的机会,重要的是做好准备,抓住机遇,朱袁张就是最好的榜样。
No Comments
Leave a comment Cancel